开学季:从放飞到收心需要软着陆 渐进式调整助孩子适应新学期
从“放飞”到收心需要“软着陆”。暑假即将结束,许多孩子免不了心生失落。面对孩子的这种情绪,家长应展现同理心、鼓励分享并提供针对性帮助。专家建议,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“神兽归笼”的欢呼雀跃,这会伤害亲子关系。一些学校设置了开学“过渡期”,通过缓坡度、慢节奏、重适应、激兴趣的方式,帮助孩子们更顺利地进入学习轨道。
学生小彦在暑假期间除了上兴趣班,每天睡到中午,写作业后打游戏,直到晚上11点才休息。8月底,他和父母去了一趟宁夏,虽然旅程愉快,但想到回广州后不久就要开学,小彦感到一丝忧伤。在沙漠里,爸爸提醒他回去要收心准备开学,小彦回应说:“我一想到开学,心就比西瓜还凉。”
专家表示,开学前一周或开学后一个月,很多孩子会出现所谓的“开学综合征”,表现为睡眠不好、食欲不振、头痛肚子痛等。成年人休年假回来尚需适应期,对于放了两个月暑假的孩子而言,重新适应学校生活需要时间。家庭环境和学校的差别较大,孩子需要重新适应规则性和约束性的生活。
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从“暑假模式”切换到“开学模式”。首先调整作息,逐渐将入睡和起床时间向开学后的作息靠拢。其次引导孩子每天花1-2小时梳理暑假作业、预习新学期内容,唤醒学习状态。最后与孩子聊聊新学年,讨论目标和计划,购买新文具和工具书,给孩子一种仪式感,从心理上告别假期,迎接新学期。
学校也采取措施缓解“开学综合征”。例如,天省实验学校在开学第一周设置作业“缓交期”,布置的作业量减少,以基础巩固和暑假内容回顾为主。老师会带领学生进行“收心教育”,分享假期见闻,总结旧知识,介绍新学期有趣的内容和学习计划。黄埔区新港小学则在开学第一天开展“带着梦想进校园”活动,鼓励学生们个性张扬,有自己追逐的梦想。天河区冼村小学则安排返校日,让学生们提前进入开学状态。开学季:从放飞到收心需要软着陆 渐进式调整助孩子适应新学期